2016年4月,一位名叫杜天宇的黑客對山東省2016高考網上報名系統發起攻擊,該系統儲存了超過60萬條山東考生的高考信息。隨即,杜天宇以1.4萬元的價格賣給了福建詐騙團伙。2016年8月19日,山東考生徐玉玉被詐騙9900元,當晚心跳驟停死亡。2017年9月15日,徐玉玉案二審結果落定,主犯陳文輝獲刑無期,該案終于塵埃落定。
有些主叫號碼完全可以叫出被呼叫者的名字及信息,甚至家人的信息,從境外撥入的電話,甚至通過改號軟件改成對方熟悉的號碼,迷惑市民。近日在上海舉辦的第四屆“國家網絡安全宣傳周”中國電信展臺上,工作人員通過不法分子常用的"改號軟件",冒充"110"報警電話呼叫手機用戶,模擬了通訊詐騙的應用場景。
伴隨近年來不斷變種的通訊詐騙手段,各家運營商紛紛推出了全新的技術手段,保護用戶的信息安全。
2017年1月,中國電信防范通訊詐騙系統正式上線,其通過提取多重話單來源,分析超高主叫占比、超高長途漫游呼出、以及超低日活動基站數量和“0次呼”等特征,建立了98個核心字段號碼模型,全量排查高度疑似號碼。
中國電信防范通訊詐騙系統共八大功能,分別為欺詐話務分析、閃信提醒、固話攔截及固話回呼、自動溯源、自動關停、自動攔截、大數據分析功能以及C網防欺詐模型。通過挖掘深度神經網絡,系統發現并預警欺詐用戶群,分類用戶畫像,整合經驗規則與大數據模型,輸出高疑似欺詐用戶清單。
針對國際通話主叫不規范,中國電信通過技術手段規范國際通信業務出入口局的主叫號碼傳送,攔截國際來話中“+86”不規范號碼,經公安部確認的虛假號碼,將立即予以攔截。
中國電信集團網絡與信息安全管理部副總經理張侃
不需要用戶參與,這個平臺能直接對整個電話和相關通訊方式在我們網絡上的行為進行進一步大數據的海量行為分析,來發現有可能是詐騙或者不良通訊行為,提前在用戶受到影響前進行阻斷和處置。
上線至今,中國電信防范通訊詐騙系統向有關部門提供了超過20萬疑似欺詐號碼。上海電信每月攔截的不規范號碼達70萬次;上海電信詐騙電話、騷擾電話投訴量大幅減少,2017年8月的投訴數量更是只有9例,相比平臺上線之前下降了97%。
上海電信同時向用戶推出了“閃信提醒”服務,用戶在接到疑似欺詐電話的同時,手機上便會收到短信提醒,告知用戶該號碼為疑似欺詐或騷擾電話,用戶可根據情況進行下一步處理。截止今年7月,上海電信已向用戶發送閃信提醒超過400萬條。